“喂,上午打电话给你,你没有回复。我备了这么多鸡,这么多鸭子......我杀好了,我打你电话也打不通,要不你先付我1000元的订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喂,我现在没有时间跟你对接,你现在抓紧时间备货,下午三点半前送到就可以了......”

上面的这段对话,是黔东南州凯里市某菜市场土鸡专卖店的张大姐,与当地一位“消防队采购员”的通话。对方之前向张大姐预订了一批价值8000多元的鸡、鸭、鹅,准备让张大姐帮他杀好后,送到他指定的地点。

2月18日下午,张大姐接到一个来自遵义的电话,对方声称,他有个朋友是消防队的,需要大量杀好的鸡、鸭、鹅,还有鸽子,叫她加他朋友微信。

一听是个大订单,张大姐喜出望外,赶紧根据对方提供的微信号,添加了“消防队黄班长”的微信。

加了微信后,在与“消防队黄班长”打了声招呼后,对方就发了黔东南州消防支队的地址定位过来,并问她这个地址可不可以配送。张姐一看地址,离她的原生态土鸡专卖店很近,并且对方发的是定位,根据以往很多老客户都是微信下单订鸡的经验,张大姐丝毫没有怀疑。

再看到对方提供的盖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消防后勤”专用章的采购清单,张大姐更加深信不疑。在跟对方谈妥了价格后,张大姐在心里默默地算了一笔账,这笔订单金额8000多元,要是成交了,可以赚不少,于是她喜滋滋地开始备货。

经过一晚上的忙碌,张大姐终于把“消防队黄班长”要的净重50斤三黄鸡、60斤土母鸡、50斤老麻鸭、20斤鹅和20只鸽子准备好了。

万事俱备只待收货。2月19日,张大姐将杀好的鸭子和鸡,准备拍张称重的照片发给“消防队黄班长”看时,却发现拨打对方的手机和微信电话,一直没有接听。眼看那么多鸡和鸭都杀好了,现在确联系不上他,怎么办啊。于是,心急如焚的张大姐直接来到黔东南州消防支队找黄班长,但消防支队的人明确地告诉张大姐,这里没有“黄班长”这个人,并且他们也没有采购鸡、鸭、鹅、鸽子的需求。

深感不妙的张大姐,立即赶到凯里市公安局广场路派出所报案,并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民警。

于是,在民警的安排下,张大姐当场给“黄班长”打电话,也就是开头的那一幕对话。

派出所民警听了张大姐的与“黄班长”的对话,就知道遇上了骗子。民警告诉张大姐,这只是骗子实施诈骗的第一步,因为受害者及时反应过来,骗子才没有机会进行后面的诈骗。通常骗子都会利用群众不了解军警单位采购物资的流程和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来实施诈骗。

回想整个过程,张大姐还心有余悸,同时也庆幸自己及时报了警,停止了与骗子的“交易”,挽回了经济损失。

贵贵提醒

目前,骗子们打着“消防”旗号进行诈骗,使出的套路层出不穷。在此贵贵特别提醒:消防部门采购物资须履行严格的法律程序,不会仅凭电话、微信等方式洽谈合作,更不会要求对方先行汇款和垫付资金。同时,请广大市民群众、如遇到类似情况要谨慎核实,果断拒绝,切勿轻信任何不见面的网上无担保交易。

冒充消防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

作案手段还有哪些

诈骗的常用手段

●手段一

打着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宣传中心等旗号联系各单位,免费讲授消防知识。讲座结束后,他们会拿出一些灭火器、防烟面具等器材进行推销。

●手段二

不法分子学习消防专业术语,并制作可信度强、仿真度高的假证件、假文件,冒充执法人员对单位或场所强行检查,然后以场所存在火灾隐患为由,进行“高额罚款”,一旦收取罚款后,就逃之夭夭。

●手段三

不法分子冒充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到各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检查后以灭火器、烟感报警器、应急灯等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或损坏为由,推销不合格消防产品。

●手段四

不法分子冒充消防部门工作人员以灭火救援、抗洪救灾物资紧缺为由向社会高价购买帐篷、皮艇、应急食品、医疗用品等让被骗者动心,从中赚取所谓的差价。

●手段五

冒充消防执法人员高价推销各类消防书籍、图册和音像制品等。

●手段六

不法分子假冒上级消防执法人员,自称 “便衣督察”,以恐吓、威胁举报等手段推销消防产品、承接消防工程。

●手段七

诈骗分子冒充消防员,通过电话及各类社交软件,主动联系商户,声称训练、演练、接待等活动需要大量购买物资或订餐,诱导商户落入陷阱。

一旦发现

有人冒充消防工作人员

请立即报警